導讀:
心疼那些用培訓貸去韋博學英語的學員。課沒得上了,貸款得還。
還對培訓機構的存在意義產生了懷疑,你們是為了把學員們當韭菜割,還是為了學員們增長技能?
還有就是,為什么我們學點技能的成本這么高!
事情概述韋博英語是持續(xù)經營了二十多年的老牌英語教育機構,在全國有幾百家分店。
在國慶節(jié)前的幾個月里,經營狀況不好,欠下了員工工資兩個月。由于總公司無法持續(xù)輸血,在節(jié)后問題全面爆發(fā),員工控訴總公司在有盈利的情況下放棄他們,轉移資產,等等等。
自此成為新聞,北京人去樓空都散伙,其它地方學員趕緊退費,形成關店潮。
為什么學費那么貴,還不賺錢?在此我不討論韋博拙劣的管理能力,讓一個局部問題迅速蔓延為全局性問題,從而把公司敗了。
我只想分析一個問題,為什么學費那么貴,他們還不賺錢。
據報道,在韋博交錢的學員學費,少則3-4萬,多則7-10萬。這么高的學習,機構都被逼跑路,令人不解。據說9月份,韋博英語亦莊分部還招了二十個學員,這意味著至少60萬的進賬。
從這次事件中,我們能看出,韋博作為一個機構,只出一個牌子。店面是租的,老外老師是從合作的中介機構請的。韋博只做營銷和管理。而營銷是重中之重。
據報道,無論線上培訓機構,還是線下培訓機構,都面臨一個問題,獲客成本高。由于這個問題,很多機構都在賠錢。
那么,我們可以推導出下面這個餅圖:
營銷占比最高。
工資才三四千的學員們,用貸款貸來的學費,主要被用來讓培訓結構找到自己。而最有意義的那一塊,也就是付給老師和外教們的錢,則占自己學費的很小的比例。
也就是說,培訓機構們的存在,大大拉高了學習技能的成本。因為錢都浪費在營銷大戰(zhàn)里了。
而為此買單的學員們,則是其中的韭菜,誰家割都是割。
韋博英語失聯(lián)是小事,更重要的是:
怎么降低學習一項技能的成本?怎么讓學員們辛苦掙來的錢,都花在刀刃上?
上一篇:北京交通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(yè)自考的專本套讀問題
下一篇:電腦培訓學校